第7小说

第7小说>众里寻他千百度典故 > 书院(第1页)

书院(第1页)

六月的江南正值恼人的梅雨季,绵绵阴雨连着下了半个多月终于有了些停下的迹象。清晨天还未亮,四周笼罩在一片雾蒙蒙之中,空气氤氲着水汽,深吸一口气仿佛连身体都浸在水里。

整个贺家村环绕着一片大湖,依湖而建,沿着湖边一条铺满青苔的小径往东走,走到头,就是贺浔茵家。她忙到天快亮才歇下,此时甜梦正酣,院子里只有一对中年夫妻在忙活。

“茵娘昨晚做的是啥,你看了吗?咋一晚上过去了,还有这么大味儿。”那汉子皱着鼻子四处嗅了嗅,受不了似的打了个喷嚏。

“不晓得呀,忙活一整晚,我几次起来让她歇着她也不听。”女子叹了口气,将扁担上盖着的几片莲蓬叶子整理好,往那汉子身上抬。

汉子一矮身,扁担就上了肩,他两手牢牢把着方向,回身叮嘱:“随她去吧,别拘着她,索性也不是啥坏事……如今,已是万幸了。”

那女子点头应着,“我省得,你去吧,路上当心。”

女子目送汉子的背影一点点在晨雾里变得模糊,才轻轻叹了口气转身进屋去。

他们夫妻是世世代代的浔水镇人士,相公做豆腐的手艺在整个贺家村都是鼎鼎有名,人也勤快,就是双亲去得早,也没什么兄弟帮扶。她自寡居的母亲去后也是孤零零一个人,村老替她说了这门亲,她便从隔壁村嫁了过来,幸得相公是个极温和的老实人,她身子不好,他便一个人出去走街串巷地卖豆腐。

两人直到二十五岁才得了贺浔茵这么一个女儿,极为疼爱。可不知怎的,自打茵娘还是个奶娃娃时便不爱哭,一个小娃娃蔫巴巴的没什么声响,长大一些更是痴痴傻傻,请了郎中来看也说不出子丑寅卯,后来还是村长帮忙请了镇上的大巫来,说她是三魂缺一魂,七魄少一魄,肉身虽在红尘中,魂魄已去九天外。

这样一个痴痴呆呆的孩子,被他们夫妻二人精心照护了十八载,竟在两月前的一个早上突然醒了过来似的,开口叫了爹娘。她喜极而泣,想这一定是襄神庇佑。

如是两月过去,茵娘愈发活泼康健,夫妻俩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天伦之乐,对这个宝贝女儿愈发疼宠,别说让她出阁嫁人,就是平时在家什么活儿都舍不得她做,唯恐再失了魂魄。

贺浔茵醒过来的时候早已天光大亮。

窗外是久违了的阳光,透过纸糊的窗户朦朦胧胧地照在身上,带着令人舒适的暖意。她在被窝里长长久久地伸了个懒腰,像是一只惬意的猫咪。而枕边斜卧着的一只白底玳瑁花纹的真猫咪此时也喵呜喵呜叫个不停,拿毛茸茸的脑袋一个劲儿地蹭着贺浔茵的脸。

“好了好了别撒娇了,我这就起。”贺浔茵胡乱穿了衣裳,趿拉着鞋,掀开隔着里间和堂屋的布帘子。堂屋里静悄悄的,爹娘都不在,灶上还有给她温着的几个馒头。

贺浔茵简单净了脸,又回里屋从柜子里端出一个雕花木盒子,随意拿了一个馒头就出了门,身后还跟着她那只小花猫。

她一边走一边啃,越发想念学校食堂每天早上琳琅满目的广式茶点。

是的,距离贺浔茵穿越到这个地方已经有两个月了。

两个月前,她还是食品科学专业的一名准研究生,在一场极其罕见的惊雷和暴雨中晕倒在一个人的宿舍里,醒过来后便到了这里——一个并不存在于中国历史、被称为大襄的王朝。这里从上到下信仰襄神,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求生子女,抑或是求中功名,都要拜一拜襄神,看样子是一位全能仙。

好在她家爹娘并不是特别虔诚的信仰者,“襄神娘娘保佑”更像是一句有口无心的附和,这让唯物主义者贺浔茵长舒一口气,她实在没有办法想象自己虔诚信仰某个神仙的样子。贺家并非富贵之家,靠着几亩薄田和爹娘每日的豆腐生意勉强度日,好在贺家爹娘对她极好,想必是女儿的康复让他们有了新的希望,可惜壳子里早已换了一个灵魂。

贺浔茵家在贺家村最东头,地处偏僻,鲜少有人来,沿着小径往湖边走,见到的人也越来越多。村子最中心的地方建了一栋雕梁画栋的两进屋,是村里的学堂,名曰“浔水书院”。奉熙元年,殿试二甲进士出身的林宗德被任命为浔水县县令。这位县令于读书一事上颇为艰难,年过三十才有了官身,对读书一事极为看重。后来有一年乡试,贺家村出了两位举人,林县令喜不自胜,大手一挥在贺家村建了这座学堂,如今三年过去越办越兴旺,不仅本村的适龄学子男女皆可入学,就连附近村的也慕名而来。此时学堂里正传来朗朗读书声。学堂门口气派的石狮子旁一位纤细少女迎风而立,脸色有些不自然的苍白。

“玉儿妹妹,对不住,我起迟了!”

贺浔茵远远见了那女子,连忙跑了几步,“害你久等了,还赶得及不?”

李玉儿暗自松了口气,巴掌大的小脸上露出一个笑来,“无妨无妨,茵姐姐你慢些。”

“给你,村长是不是也在呢?你快进去找先生,我找村长还有话说。”贺浔茵把手里的木盒递给她。

李玉儿抿了抿唇,接过木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仿佛在她心里也压上了一块石头似的,嗫嚅半天,嗓子眼仿佛也被日头晒过一般火辣辣的说不出话。

贺浔茵见她犹豫,伸手打开了盒子,“你看看,应该不会错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