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说

第7小说>清穿成胤禛的宫女 > 78 第 78 章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第1页)

78 第 78 章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第1页)

在知道王爷监国这件事之后,几乎所有的朝臣都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和雍亲王缓和一下关系的机会:皇上最近几年格外宠爱雍亲王,甚至还将雍亲王的玉牒改到了先皇后名下,这其中所代表的意义由不得他们不多想。

虽然王爷之前一直和他们呛声,甚至动手打了他们“自己人”。但当他们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后,王爷他还真的一直都没有变,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百姓,而且王爷的白头发……

朝臣们的心情都很复杂,他们觉得自己可能还真的遇到了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好王爷,而且还不是那种烂好人。

太子先前监国的时候,朝臣们并不是一条心,除了索额图那一伙官员之外其他人都只是个面子情:这次皇上巡视塞外的时候特意带上了索额图及其亲近的官员,那心思……总之,雍亲王监国之后,朝臣们却主动释放了善意,很是配合雍亲王,许多平时基本上不写奏折的人都主动递奏折了。

但之后的发展实在出乎了所有朝臣的预料,雍亲王先是斥责了一番他们的奏折写的不好,让他们重写,后来又说要每日都递奏折——几个相识的官员都凑在一起嘀咕雍亲王是不是不接受他们的好意,故意折腾他们呢?

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写的奏折终于让雍亲王稍微满意后,雍亲王竟然直接当着所有朝臣的面用朱笔当场批改起了所有人递上来的奏折,将官员一个个叫上去告诉他们哪里写的不好,需要改进。

有的朝臣改了好几遍都没有让雍亲王满意,但雍亲王却一直没有像第一天那样生气,而是十分耐心地教导,告诉他们如何写。

而所有的朝臣们也终于知道,雍亲王不会生气他们写不好,只会生气他们对奏折敷衍,或者直接不写奏折。

意识到这件事之后,朝臣们心里便有些复杂。

而如此过了半个月后,雍亲王开始让他们看了从半个月前开始各地递到京城的折子。这些折子基本上都很厚,而且基本送到京城后都被拿出来讨论了一二,并将其中大多数折子向皇上送了过去。

“从各地递过来的折子一般很少有捕风捉影以及嘘寒问暖的折子,为何?因为外地官员只有一部分人能上奏,因为他们上一道折子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这也是为什么一般能从外地送过来的折子基本上都是大事,难道是因为其他各省没什么小事吗?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捂不住盖子了不得不上奏。

“都喜欢当京官,都知道当京官好,但为什么每年还会有许多人离开京城去其他地方做官?你们有想过是为什么吗?因为你们做得好?不,是因为你们做得很糟糕,你们每天递上来的奏折并不能让皇阿玛知晓天下的事情,不能让皇阿玛人在京城就知道边外地区发生的事,不能提前将一些会发生的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你们不会觉得,这不是你们的责任吧?”

雍亲王此刻的眼神太过嘲弄,似乎是在嘲笑着他们不过是一群冢中枯木,“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许雯雯转身便离开了,那之后的几天内都没有再去批改什么奏折,朝臣们再写奏折递上来后许雯雯也直接不看了,上朝之后只听他们主动上奏说要处理的政事后便直接结束了朝会。

朝臣们心中难受极了,他们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先前被雍亲王管着被他批改奏折的时候,他们天天盼着从明天开始雍亲王就不这么做了。可是真当雍亲王不这么做了之后,他们心里却又总觉得不得劲,甚至还有点想念递上奏折之后被雍亲王认真批改的日子……

为什么呢?明明现在的雍亲王看起来很好相处,他们为什么却会怀念之前的雍亲王呢?

朝臣们搞不懂,想对雍亲王说点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就算原本已经打好了腹稿,但是在见到雍亲王之后对上雍亲王的眼神他们就说不出口了……

幸好,许雯雯知道他们想不来,也不指望这些朝臣能明白那种微妙的“被承认”“被认真对待”“被认可”的心理,也知道要是自己不主动的话这些朝臣就永远也不会迈出下一步。

于是在晾了他们一个礼拜后,许雯雯从奏折里挑出了几个写的特别好的现场批改了一下。然后很明显的,许雯雯发现剩下的朝臣们眼睛都亮了。

“写奏折的时候呢最忌讳废话连篇,夸夸其谈,因为这写奏折并不是你写的多就写的好。”许雯雯开始给他们教怎么写一封让康熙满意的奏折,“但是也不能写的太精简,只写起因、过程和结果中的一个。”

“你要讲一件事情,就要先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件事,然后讲他的起因,讲他的大致经过,讲这件事现在产生的结果和后果,再讲有没有人已经在为了这件事做什么,最后再写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或者你准备怎么做。

“还有就是你们要记住,事情无大小。不管这件事是小,还是大,它都会对未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你一定要有一双发现细节的眼睛……”

都是做了这么多年朝臣的人,这些朝臣自然不可能不会写奏折。毕竟要是真不会的话,那可不是教上几次便能写得很好——但基本上许雯雯只强调了几遍,他们写出来的奏折便是只看上一眼便觉得主次分明、赏心悦目了。

原来他们不是不会,不是不能写,而是以前压根就没人在意他们怎么写,或者说其实这个奏折的作用在慢慢衰减,皇上和官员之间的信任度并不是很高,有时候可能朝臣们上奏的事情康熙还要再派自己信得过的人调查一二确定这事儿是真发生了才能开始定下方案。

古代交通出行什么的本来就慢,再加上决定具体政策的时候经常拖延上好几天才能定下来,那等朝廷的政令和救济什么的传到地方后,黄花菜早就凉了。

古代的天灾造成的破坏力要比现代的天灾造成的破坏力强上很多,这种政令不能及时传到地方现象就最大的罪魁祸首。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是很难的,这要是能发展得先从工业革命开始,但过上几年的康熙甚至都要开始搞海禁了……现在她唯一能出点力的,也只有让这些在京城的京官能多出点力,多传达点消息了。

当然,如果他们这份劲能在康熙从塞外回来之后一直这么保持着就好了。

……

……

康熙四十年五月三十日,康熙带上了七个皇子巡幸塞外。

一路上除了在西巴尔台给住在兴安境内的蒙古各旗的贫苦百姓借了马匹外便没有遇上什么特别的事情了,一直到了七月初二这天,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生病倒下,康熙为他寻了许多太医,还为此停留了好几天,但费扬古还是在九月初二那天撒手人寰,死在了回京途中。

九月二十一日,康熙回到了京城,得知康熙今日要回京后便一直等在外面的许雯雯见到了看上去有些许疲惫的康熙。

“儿臣见过皇阿玛。”

“奴才(微臣)过皇上。”

“都起来吧,”康熙抬了抬手,示意面前的许雯雯和朝臣们不必多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