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说

第7小说>藏鸾白鹭下时讲的什么 > 第22章 第 22 章(第1页)

第22章 第 22 章(第1页)

次日,伏胤走进中军大帐的时候,桓羡已经起来了,正疲顿微阖着眼,任侍者更衣。

他眼底浮着淡淡的乌青,神情淡然无波,那封信依旧原原原本本地放在书案上,不知是否看过。

伏胤愣了一瞬,耳边已响起陛下的问话∶“公主到了何处。”

他原还等着陛下问起乐安公主成婚之事,未想他竟完全不在意。道∶“回陛下,万年公主已由柔然左贤王贺兰霆护送入境,估摸着脚力,约莫我们到了太原的时候,他们也应到了。”

贺兰霆……

他微一沉吟,自顾系着朱红冠缨,剑眉微颦,若有所思。冯整适时在旁提醒∶“陛下,是曾与我朝通婚和好的贺兰部,那婚事是世宗定的,您不熟悉也是情理之中。”

经他这般提醒,桓羡倒是想起来了。贺兰部曾是鲜卑的一支,依附于大楚西北的吐谷浑。后来柔然南侵,贺兰部便改为依附柔然。亦曾与楚室联姻,将王女献给他的祖父、世宗永光帝为妃。

这位王女便是薛稚的母亲贺兰氏。彼时薛稚的父亲薛况作为使臣,将贺兰氏自阴山迎回。才子佳人,才貌相当,加之二人早在途中便暗生情愫,以至于贺兰氏竟当廷向祖父求婚,祖父索性玉成此事,遂将贺兰氏许配给他。

——至于彼时为太子的厉帝对贺兰氏一见钟情,在其夫死后迎其回宫,则是后话。

而那贺兰霆,桓羡倒也有所耳闻,他本是贺兰氏的少主,父亲被吐谷浑所杀后,率领族人依附柔然,不过十年,竟已成为柔然的左贤王、右部大人、秘书监,加之柔然主少国疑,政事几乎出自其手,不可小觑。

伏胤的估算没有错,当天子的仪仗到达太原城不久,兵士便来报,万年公主一行人已至大楚国境。

次日,桓羡在并州刺史的陪同下驱车到了雁门,等待入境的万年公主。

其时正是黄昏,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片片牧草在橘红夕光中翻涌如水浪,自雁门关上望去,万里绵延草原倒似浪花奔涌的大海,尽收眼底。

伴随着视野里车队如白鹤划过天际,伏胤屈膝而报∶“陛下,公主到了。”

桓羡遂下城楼,亲自出关百余丈,烟光残照中,一行车队逶迤停下,一名柔然贵族打扮的青年男子勒马跳下来,先与桓羡见礼∶“使臣贺兰霆,奉我汗王命送王后归国,拜见大楚天子。”

他生得高大英俊,未曾束起的发丝下一双眼目有如雄鹰锐利,偏生天生的唇角上扬,无论做何表情皆一幅多情含笑的模样,便是柔然如今位高权重的那位左贤王。

“贵使不必多礼。”桓羡示意人将对方扶起,尔后转眸,看向了对面青帘静垂的马车。

片刻的静默后,一只纤纤玉手自车帘中伸出,一名身形窈窕的青年妇人自车上下来,不等他上前便婉身行礼“妾某桓氏,拜见大楚皇帝陛下。”

她头上还梳着汉家高髻,衣裳也是汉人宫裙,是自朔州入境时朔州刺史之女薛星岚所赠。唯独脸上戴了半面黄金面具,遮去了一半玉颜。

"阿姊请起。"桓羡淡淡道,命人扶她,"一路委屈阿姊了,请随阿弟入关,稍作休息。"

万年公主仍深深而拜“鄙贱之人,何劳陛下亲自迎接,妾不胜惶恐。”

桓羡道“阿姊和亲远嫁,乃是为国为民,反倒叫我们这些男儿汗颜。如此丰功伟绩,朕自是来该迎接的。”

他和这个未见过几面的堂姐并无多少感情,此时也不过是寒暄。下一刻,视线触及她脸上戴着的纯金面具,微又沉凝。

“叫陛下见笑了。”

万年公主却是淡淡一笑,伸手取下那嵌着珍珠的蝴蝶面具,露出那被遮住的半张脸。

于是在场楚人,莫不惊讶—————原来那半张脸已被锋刃划破,其下血痕斑斑,霎是可怖,正与另一面姣好玉面形成强烈对比。

"妾貌陋,吓着诸位了,真是不好意思。"万年公主似歉意地说着,伸手又将面具挂上,面上自始至终也无羞愧自卑之色,淡然自若。

桓羡眸光微动,欲言又止。

那柔然的使臣便道∶“大楚皇帝有所不知。王后身为先可汗的未亡人,理应是要殉葬的。但我朝既与贵朝交好,小王岂能坐视王后罹难,乃从中斡旋,王后亦愿依柔然风俗势面而哭,故而导致脸有伤痕,不得已以面具掩之。"

皇姊为归国而赘面之事,桓羡也曾听过,但终不及亲眼得见来得震撼。他压下心中微微起伏的海浪,平静得仿佛是在听寻常之事“阿姊受苦了。”

"多谢贺兰公,如此恩情,我大楚记下了。贵使远道而来,不若随朕入关,也好尽一尽地主之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